古时候君王的权力至高无上,但是在君王下面,还有人们常说的丞相、宰相是朝廷百官之长,人们所谓的“一人之下万人之上”一般指的就是就是这个位置。
但是相信很多人都有过一个疑问:“丞相”和“宰相”这两个官职到底有什么区别?人们好像总是将它们混为一谈,但是这两个官职之间好像又有区别。
如果这样想,那就要恭喜你的直觉是正确的,这两个官职虽然名称只有一字之差,但是从职务和权能来说简直就是天差地别!甚至在不同朝代,同样的名称也有着不同的职能呢。
一、“丞相”的起源不管是丞相还是宰相,名称里都有一个“相”字,可见这两个官职的核心都是“相”,那“相”具体来说是什么意思呢?
《说文解字》中记载:“相,省视也。”所谓“省视”的意思,简单来说就是“视察”,后来古人又据此稍微引申一下,那意思就成为了“辅佐”。
至此,“相”的意思就和大家了解的差不太多了,所谓丞相、宰相,无一例外是作为地位最高、权力最大的臣子来辅佐君王,他们基本算得上是国家的二把手。
“相”这个职务的时间甚至可以延伸到三千多年前的商周时期,在商朝的时候,一个国家的二把手就是叫做“相”,而后到了周朝之后就变了。
周朝的相称为“太宰”,这其实是一个神职名称,乃是天官之长,也就是一个大祭司,但是在周朝那个政教合一的大环境下,王权成为了至高无上的权力,所以以前地位非常高的神职人员地位就下降了。
因此,将地位仅次于周天子的官职命名为“太宰”不仅代表了皇权之上,还有着神权服务于王权的意味在其中,这是一个很大的进步。
再往后到了春秋战国时期的时候,随着诸侯国之间的分歧越来越大,他们相互之间容不下彼此,为了和其他国家进行区分甚至连官职的名称都进行了改变。
春秋战国时期,有的国家的二把手依旧叫做“相”,但是有的国家就改为了“相邦”或者“相国”,不过也有国家跟随周天子使用“太宰”。
秦国作为诸侯国中实力比较强劲的一员,刚开始的时候也是将二把手称为相国,但是随着战国时期秦国越来越崛起,逐渐就开始自命不凡。
于是在秦武王继位之后,就废除了“相国”这一职务,改为设立“左丞相”和右丞相”行使从前相国的职能,这样就将相权一分为二,保证王权至上。
二、从“丞相”逐渐演变为“宰相”到了汉朝建立之后继承了秦朝的制度,于是也设立了“丞相”这一官职,不过在之后的汉朝期间,丞相也不是只手通天的,在每个皇帝在位期间基本都有着能够约束相权的其他官职。
比如汉武帝时期就建立了内朝制度,大大分化了丞相的权力,还有“大司马大将军”这一官职也行使了和丞相差不了多少的权力。
再往后到了东汉时期,丞相这一官职基本就是有名无实的,改为设立了大司徒、大司马和大司空这“三公”来行使丞相的权力。
但是在东汉末年的时候,随着代代权臣裹挟皇权,于是为了赋予他们更高的身份地位,重新捡起了丞相这一官职,代表人物就是董卓和曹操。
图片
但是我们不难看出来,从汉朝开始,所谓的“丞相”权力就逐渐开始分化了,皇帝忌惮丞相的权势过于集中,于是开始将丞相的职权分给数个官职。
这一现象在隋唐时期正式形成,隋朝重新统一之后,并没有任命丞相,而是设立了“三省六部制”,其中“三省”(中书省,尚书省,门下省)的长官就共同行使这丞相的权力。
这些官员虽然有着丞相的职权却不是丞相的官职,因此为了方便称呼,人们就捡起了先秦时期对那些辅弼国家的重臣的称呼——宰相,来称呼这些三省长官们。
没错,“宰相”这个名称很早的时候就已经产生了,并且是一种泛指,因为所谓“宰”的意思就是主宰,而“相”的意思又是辅佐,于是顾名思义,宰相的意思就是主管辅佐帝王的大臣,这种大臣必然不会只有一个。
这种情况和隋唐时期的各部长官分散权力的情况不谋而合,于是当时的人们就重新将这个很久很久以前的称呼又拿了出来使用。
并且因为在隋唐之后,包括五代十国以及两宋期间都没有再专门设置丞相职位,于是丞相这个官职就逐渐被搁置,人们开始更加习惯“宰相”这个称呼。
三、“丞相”和“宰相”的具体区别到了明朝的时候,洪武年间因为“胡惟庸案”这个牵连了朝廷上下几万人的大案出现,明太祖朱元璋废除了延续了将近两千年的丞相制度。
但是废除丞相之后那么多政务就只能皇帝自己干,明朝皇帝也发现了只靠自己一个人干活简直要累死,于是为了分担压力就设立了“内阁”。
内阁由内阁大学士组成,都是位高权重的大臣才能胜任,他们虽然没有丞相或者宰相的地位,但是实际上行使的就是前朝宰相的权力。
其中尤其以万历朝的内阁首辅张居正最具有代表性,他实际上就是明朝的“霍光”,行使的权力基本和丞相也没设么区别了。
这就是在中国几千年历史中“相”这个职位的权力变化,通过对比前后真的制度区别,我们不难发现丞相和宰相不是一个互相冲突的概念,而是包含关系。
在设置丞相的朝代中,人们其实也可以将丞相称为“宰相”,毕竟宰相一开始的定义就是辅佐君王的重臣,而他们的官职起到的正是这个作用,被这样称呼是没有问题的。
但是在没有设置丞相官职的时候,尤其是明朝以前,人们就不能将身处“宰相”官职的官员称为“丞相”,因为丞相是一个具体官职,但是当时并没有这个官职的存在,这就不合适了。
还有一个非常明显的区别,那就是人数,通常来说,按照秦汉时期的惯例,丞相一般只有一到两个人,但是宰相的人数就很灵活了,通常都在三个人以上。
结语中国古代的官制是个非常深奥的议题,甚至专家学者们对于很多古代官职的职能以及权力都没有非常清晰的定义。
况且丞相和宰相的区别随着不同时期官员权力范围的变化也不是一成不变的,大家只要大致上了解了它们的区别就好。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